香橼的别名是什么(香橼别名?)

我是你的丫头 32 2025-02-15

香橼有毒吗?香橼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香橼,别名:枸橼、西柠檬、西柠、香泡树,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枸椽或香圆的成熟果实。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肺经。1.平肝舒郁,健脾开胃:用于肝郁不舒及脾胃气滞的胸腹痞满,胁肋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与香附,木香,白豆蔻等同用。

香泡树,不论外形还是香味都很像香橼树。 香泡树是一种四季长绿的芳香型高级景观物种。

枳(学名: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红、沉蛋。 属芸香科枳属小乔木,树冠伞形或圆头形。

全部症状:头晕7天,躺下起来晕,头疼发病时间及原因:1.11治疗情况:先用的脉络宁与能量合剂,5天,之后又换药天麻素与能量合剂,效果并不明显。

香橼别名?

香橼又名枸橼或枸橼子,属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缘有浅钝裂齿。

香橼的别称:枸橼,枸橼子。香橼(学名:CitrusmedicaL.)又名枸橼或枸橼子,属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缘有浅钝裂齿。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花瓣5片。

总的来说,香橼的别名是枸橼。这两个名称都用来指代同一种植物和它的果实。在不同的地区和文献中,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植物和它的果实。但无论使用哪个名称,都不会改变香橼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别称---拘橼,枸橼子 芸香科 柑橘属 为芸香科柑橘属柑橘亚属枸橼区植物。香橼是植物香橼和药材香橼的统称。植物香橼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生于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温多湿环境。云南西双版纳的阔叶林中,有处于半野生状态的香橼。

香橼(拉丁学名:Citrus medica L.,别名:枸橼子),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属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缘有浅钝裂齿。

香橼别名是枸橼或枸橼子,在云南西南部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人家的庭院里以香橼树做为绿化树种,当香橼果实成熟后采摘下来经过简单加工用糖煮制成香橼蜜饯,装入陶罐密封之后可以保存一两年的时间,是当地人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客时招待客人的一道精美甜点。香橼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霜,不耐严寒。

谁知道所有水果的英文名称?

apple苹果 pear 梨 apricot 杏 peach 桃grape 葡萄banana 香蕉pineapple 菠萝 plum 李子 watermelon 西瓜orange 橙 lemon 柠檬。

香橼,别名香桃,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常绿乔木。2. 香橼树的枝条不规则分枝,既是灌木也是小乔木。3. 新生的嫩枝、芽以及花蕾呈现出暗紫红色,茎枝上多刺,刺长可达4厘米。4. 香橼的叶子可能是单叶,也可能是单身复叶,但复叶关节明显,无翼叶。5. 叶柄短小,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应该是香橼。拼音:Xiānɡ Yuán 别名:枸橼、钩缘干、香泡树、香橼柑枸橼、香圆 功效::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 繁殖方法:用种子、扦插繁殖。

佛手与柑橘、柚子同属于一个家族,应该说是同一血脉下的家族成员,用现在的话儿讲,那是有着共同的遗传“基因”的!

香橼,别名也叫做香圆或枸橼子,成熟时其果皮味淡黄色,看起来跟柠檬有些类似,在中医临床上也是一味有较多应用的中药材。那么香橼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香橼,别名也叫做香圆或枸橼子,成熟时其果皮味淡黄色,看起来跟柠檬有些类似,在中医临床上也是一味有较多应用的中药材。

香橼是什么?

中文名】香橼(《本草图经》)

【类 别】果实类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①枸橼(杨孚《异物志》),又名:钩缘子(《南方草木状》),香泡树、香橼柑。

常绿小乔木,高2米左右。枝具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叶大,互生,革质;叶片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钝或钝短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短而无翼,无节或节不明显。短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3~10朵丛生,有两性花及雄花之分,萼片5,合生如浅杯状,上端5浅裂;花瓣5,肉质,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约30;雌蕊1,子房上部渐狭,花柱有时宿存。柑果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果顶有乳状突起,长径10~25厘米,横径5~10厘米,熟时柠檬黄色,果皮粗厚而芳香,瓤囊细小,12~16瓣,果汁黄色,味极酸而苦;种子10枚左右,卵圆形,子叶白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广东、广西栽培较多。

本植物的根(香橼根)、叶(香橼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香圆(苏轼《物类相感志》)

常绿乔木,高4~6米。茎枝光滑无毛,无短刺。叶互生,革质,具腺点,叶片长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4.5厘米,两端渐尖,全缘或有波状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柄具阔翼,长0.8~2.5厘米,宽0.5~1.5厘米。花单生或簇生,有时成总状花序,芳香;花萼盆状,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白色,矩圆状倒卵形,表面有阴显的脉纹;雄蕊在25以上,着生于花盘的四周,花丝结合;子房上位,扁圆形,10~12室,每室有胚珠数枚,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柑果圆形,成熟时橙黄色,表面特别粗糙,果汁无色,味酸苦。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种子(香圆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9~10月采摘,晒干;或放2~3天,待果实表面略干时,切成厚片,晒干;亦有用绳穿起风干或低温烘干。

【药材】①枸橼

完整的果实,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表面黄色或绿黄色。商品多已横切成片,切片厚2~3毫米,直径5~10厘米。切开面淡黄色,表面粗糙,有皱缩不规则的网纹凸起,果皮部分较宽,约有2~3.5厘米,占果片横断面的1/2;中央瓤囊12~16室,宽3~5厘米,每室成三角形,室内有时残阳种子飞~2枚;果实中心柱坚实,直径0.8~2厘米;外侧边缘的果皮黄色或绿黄色,表面不规则皱缩,散有多数凹入的油点。质柔软,气芳香,味初甜而后酸苦。

主产云南、四川等地。

②香圆

干燥果实,呈球形或矩圆形,直径5~6.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常具有大小不规则的黄白色斑块,并密布多数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粗皱纹,顶端凹入,基部呈环状,有果柄痕。横断面果皮为淡黄白色,厚3~8毫米;中央有瓤囊10~12室,每瓤囊内有种子数枚。商品有时纵切成大小不等的瓣状,或横切为二半,除去瓤肉,或偶有瓤肉残留。气香,味酸而苦。

主产浙江、江苏等地。

古代《本草》所载的香橼多指枸橼而言,有时包括佛手在内。但目前商品香橼的来源,有枸橼与香圆二种,且产量以后者为大,使用亦较广。其幼果及近成熟果实,在少数地区亦作枳实、枫壳入药。

【化学成分】枸橼成熟果实含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粟胶、鞣质、维生素C及挥发油等。果实含油0.3~0.7%,果皮含袖6.5~9%,其成分为d-柠檬烯、柠檬醛、水芹烯和柠檬油素。幼果中含琥珀酸。种子含黄柏酮和黄柏内酯。

【性味】辛苦酸,温。

①陶弘景:"温。"

②《本草拾遗》:"味辛酸,性温。"

③《饮膳正要》:"味酸甘,平,无毒。"

④《本草通玄》:"苦酸辛,温。"

【归经】入肝、肺、脾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经。"

②《本草从新》:"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舒郁,消痰,利膈。治胃痛胀满,痰饮咳嗽气塑,呕哕少食。

①《本草拾遗》:"去气,除心头痰水。"

②《饮膳正要》:"下气,开胸膈。"

③《本草通玄》:"理上焦之气,止呕逆,进食,健脾。"

④《本经逢原》:"治咳嗽气壅。"

⑤《医林纂要》:"治胃脘痛,宽中顾气,开郁。"

⑥《本草再新》:"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治腰脚气。"

⑦《本草求原》:"除久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血燥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选方】①治鼓胀:陈香橼一枚(连瓤),大核桃肉二枚(连皮),缩砂仁二钱(去膜)。各煅存性为散,砂糖拌调。空心顿服。(《本经逢原》)

②治嗽:香橼(去核)薄切作细片,以时酒同入砂瓶内,煮令熟烂,自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匀。当睡中唤起,用匙挑服。(《养疴漫笔》)

③治气逆不进饮食或呕哕:陈极香橼二个,真川贝三两(去心),当归一两五钱(炒黑),白通草(烘燥)一两,陈西瓜皮一两,甜桔梗三钱。共研细末,用白檀香劈碎煎浓汁泛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大虚者酌用。(《梅氏验方新编》香橼丸)

④鲜香橼一两个,切碎放在有盖的碗中,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隔水蒸数小时,以香橼稀烂为度,每服一匙,早晚各一次,有化痰、行气、止咳、平喘之效。

⑤盐渍香橼:香缘切片,于通风处晾干,用适量食盐腌渍放入玻璃瓶或瓷罐中备用。每用10~20克,用开水冲至咸淡适宜为度时服用。有行气,止痛,健胃,化食作用。适用于胃痛,腹痛,气痛,食滞胃胀痛等症。

⑥鲜香缘12~15克(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治肝痛,胃气痛。

⑦陈香缘30克(焙干),花椒、小茴香各1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胃痛胸闷,消化不良。

【名家论述】①《本草通玄》:"香圆性中和,单用多用亦损正气,与参、术同行则无弊也。"

②《本经逢原》:"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味相类,故《纲目》混论不分。盖柑者佛手也,橼者香橼也,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气壅,亦取陈者。除去瓤核用之,庶无酸收之患。"

③《本草便读》:"香圆皮,下气消痰,宽中快膈。虽无橘皮之温,而究属香燥之晶,阴虚血燥之人仍当禁用耳。

上一篇:东北铁锅炖大鹅的正宗做法(铁锅炖大鹅怎么做)
下一篇:怎样炖羊肉又烂又好吃又不膻气(怎么炖羊肉好吃又烂不膻气炖羊肉好吃又烂不膻气的技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