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些配料炖鸽子汤,让你的味蕾体验不一样的美味!
14
2024-12-18
我的父亲因为常年腿疼,腰疼,因此在上一个月,我就带父亲去看中医,中医师就给我开了一些药,我看到里面写的成份都是含有怀牛膝成份的,说是可以活血化瘀的。
一般来说,如果处方写牛膝,药房一般会给怀牛膝,如果需要川牛膝,一般写成川牛膝。怀牛膝的产地是河南怀庆府,基本现在河南焦作地区产的是怀牛膝。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肾经,牛膝有补肝肾、强筋骨、化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
牛夕和牛膝是同一种中药,牛膝别名:百倍、牛茎、怀夕、怀膝、淮牛膝、红牛膝、粘草子根。
产地不同 川牛膝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河北、陕西、湖南等地。而怀牛膝产于历史上著名的药材之都怀庆府(今河南焦作一代)。怀牛膝是河南省焦作市的特产,属于地理标志产品。外形不同 川牛膝的表面呈黄棕色或灰褐色,近似为圆柱形,向下略细,并有一定的扭曲。
怀牛膝与川牛膝的区别首先来说的是怀牛膝和川牛膝在功效方面的不同,川牛膝的表面是呈现黄棕色或者是灰褐色的,并且为圆柱形,还会有一定的扭曲,而川牛膝的质地费产妇的坚硬,也是具有较强韧性的,一般不容易被折断。而怀牛膝在颜色方面更加的鲜艳和明亮,并且油性比较多也更加的粗壮。
怀牛膝产于河南,被称为四大怀药之一,怀牛膝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容易种植。川牛膝主要分布在四川、云贵等地,也叫做白牛膝和拐牛膝,两个是不一样的。怀牛膝含有丰富的生物碱,中医认为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健骨、通经络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无力等等。
怀牛膝与川牛膝外形的不一样 川牛膝关键产自四川盆地,而怀牛膝产自在历史上知名的中药材之都怀庆府(今河南焦作一代)。二种牛膝的制成品一样,二种牛膝在外形上拥有一定的区别。川牛膝的表层呈黄棕色或暗红色,类似为圆柱型,往下略细,并有一定的歪曲。
最近有点上火今天去同事家做客是时候他告诉我说用怀牛膝泡酒可以治疗上火我很不相信他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怀牛膝是什么东西如果用了会不会有不良反映我想问问怀牛。
牛夕是牛膝的处方用名,牛膝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处方开牛膝者多指怀牛膝,用川牛膝者,处方一般直接开川牛膝。怀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的根;川牛膝为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根,是两种不同植物,两者功效为补肝肾、强腰膝,活血行瘀。但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川牛膝长于活血行瘀。
我有风湿,孩子买了风湿药给我,主要成分里有川牛膝,请问川牛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四川盆地边缘山区,以雅安市边缘县为川牛膝的地道产区,包括雅安、天全的两路、大河、金河、黄安、永胜等乡,宝兴的陇东、城关,荥经县的新建、石滓等乡。
川牛膝跟怀牛膝首先来说产地就不一样,怀牛膝是产在怀庆府,也就是河南焦作地区,是四大怀药之一。怀牛膝的作用侧重于补肝肾、强筋骨,治疗肝肾阴虚、筋骨的痿软。川牛膝不一样,生长在四川,川牛膝有活血化瘀、强筋骨的作用,偏于活血化瘀,而且有引热下行的功效。
严格来说,怀牛膝是正品,而川牛膝为副品。牛膝很早就被载入到本草书中,但是唐代以前记载的牛膝,只是怀牛膝。川牛膝之名首见于唐代,宋代以后,川牛膝的用途才逐渐扩大。从功效来看,虽然二者基本相似,但是怀牛膝补益肝肾较强,而川牛膝活血通利的作用更佳。
牛膝属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怀牛膝、土牛膝、柳叶牛膝和川牛膝等。其中,怀牛膝是中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其根部用于药材,商品名为怀牛膝。这种植物富含皂苷和甾类化合物,如促脱皮甾酮和牛膝甾酮,还有葡萄糖醛酸、钾盐以及粘液汁。生用时有散瘀血、消痈肿的功效,酒制则能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和怀牛膝都是中药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它们的产地、性味、功效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1. 产地:川牛膝产于四川地区,怀牛膝产于湖北武当山和江西婺源地区。2. 性味:川牛膝性寒、味苦;怀牛膝性寒、味甘。
想了解一下川牛膝的作用,请问川牛膝的作用?
大夫最近给我开了药有川牛膝,请问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川牛膝与怀牛膝的性味以及归经都是没有区别的,功能主治方面相同,但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有所不同。怀牛膝常用于补肝肾、强筋骨,对于肝肾亏虚、腰膝酸痛、下肢痿软无力,用怀牛膝往往取得的临床效果会更好。川牛膝常用于活血祛瘀,对于血滞症,用川牛膝会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川牛膝的花序是圆头状花序,种植3~4年收获;川牛膝喜温凉湿润气候,主产四川,常于海拔1200~2400米左右的山区栽培,冬季积雪长达3~4个月,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在1500米左右地方种植生长良好,在北京地区种植,冬季不能露地越冬。怀牛膝主产河南,一般在平原或丘陵地区种植,喜温暖,不耐寒。
牛膝与川牛膝主要区别为二者外形、产地及治疗作用不同。外形不同 牛膝又叫淮牛膝、对节草。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其根为细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直径在0.4-1cm之间。表面呈灰黄色或淡棕色,稍扭曲,表面可见细微的纵向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牛膝 图版50: 1-5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Bijdr. 545. 1825; Moq. in DC. Prodr. 13(2): 312. 1849; Wight, Icon. Pl. Ind. Orient. 5: t. 1779. 1852; Hook. f. Fl. Brit. Ind. 4: 730. 1885; 中国北部植物图志 4. 25. pl. 11. 1935; Gagn. in Lecte. Fl. Gener. Indo-Chine 4: 1072. 1936; Vassi. in Fl. URSS 6: 367. Pl. 18. f. 13 a-e. 1936; 中国药用植物志 1: f. 12. 1939; Baecker in Van Steenis, Fl. Males. ser. 1, 4: 88. 1949;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249. f. 391. 1959; 中药志 1: 82. 彩图6. 1959; 北京植物志, 上册, 234. f. 179. 1962; 海南植物志 1: 408. f. 218. 196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608. f. 1216. 1972; 秦岭植物志 1(2): 179. f. 152. 1974. 牛膝(原变型) 牛磕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var. bidentata forma bidentata.小叶牛膝 Achyranthes ogatai Yamamoto, Suppl. Icon. Formos. 3: 23. f. 9. 1927,和牛膝相近,但叶较小,披针形,少数卵形,长3-5.5厘米,宽1.5-2厘米。模式标本产台湾台北乌来山,绪方正资于1924年12月采。牛膝叶片的形状、大小变化很大,本种可视为牛膝的异名。著者未见标本,暂记于此,以待进一步研究。 红叶牛膝(新变型)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var. bidentata forma rubra Ho forma nova Radix rubella vel rubra, folia subtus dense purpureorubra vel purpurea, inflorescentiae purpurinae.根淡红色至红色,叶片下面紫红色至深紫红色,花序带紫红色。产四川,野生山坡或栽培。 少毛牛膝(变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var. japonica Miq. Ann. Mus. Bot. Lugd. Bat. 2: 132. 1865-66. —— A. japonica (Miq.) Nakai in Bot. Mag. Tokyo 34: 39. 1920; Makino et Nemoto, Fl. Jap. rev. ed. 274. 1931; Okuyama in. Journ. Jap. Bot. 10: 262. 265. f. 2. 1934; Makino, Ill. Fl Jap. rev. ed. 606. f. 1819. 1949; Ohwi Fl. Jap. 483. 1956.根细瘦;全株比牛膝毛少;穗状花序较长,花排列较疏;小苞片的刺比花被片短;花被片有3脉;退化雄蕊顶端截形,有不整齐齿牙或不显明2浅裂。产安徽、浙江、湖南。生于林下荫地。日本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