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附子的用量是多少(关于炙附子)

有滋有味 365 2024-11-01

炮附子,细辛,牛膝,枸杞,肉苁蓉,肉桂》的用量是多少克!

炮附子,细辛,肉桂各3g,其余可按各10g剂量。 但本方一派大温之品,过热则有伤阴之嫌,组方存在一定弊端。

茯茶炮附子汤的主要配方及制用法是如下:茯茶30克,炮附子、白术各12克,党参15克,白芍、生姜、炙甘草、桂枝各10克。制用法:冰煎服。

中药:黄色是因为不同加工方法出来的 附子 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饱乌头的侧根(子根)。

附子有毒,每个正规中医师都了然于心,但药房里多是炮制后的附子,毒性已降。处方30克,想毕您寒证较甚。可以先煎一小时,这样毒性基本已除。若您心中不安,可先用15克,先煎一小时。判断是否中毒也很容易,那就是口周是否感觉发麻。若用15克已麻,则不要加量,若不麻,试用30克。

[组成]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用法]水煎服。[功用]温阳利水。[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抖动,振振欲倒地。

一般来讲,附子最大剂量30克,还要从小剂量开始,煎煮2小时以上,才能安全 附子的毒性成分是乌头碱,中毒剂量15-30克,【有个体差异】。乌头碱口服0.2毫克。

咨询炮附子的煎煮时间

咨询炮附子的煎煮时间 , 我在一些中医资料上看到。

炮附子要先煎。参附汤:生晒参15g、炮附子(先煎)10g、黄连6g、金银花20g、生大黄6g、青蒿15g、山萸肉15g、枳实10g。适应症:高热不退,喘促短气,或伴心悸;神识昏蒙,口唇紫暗,四肢厥冷。对于流感重症患者,新方案中细分为毒热壅肺、毒热内陷两种类型辨证论治。

用法用量 3~15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者。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二两 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青盐炮附子配方比例为青盐500g,炮附子50g。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配方,以下是关于青盐和炮附子的详细介绍以及如何使用这个配方的说明。

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我身体的寒气比较重,有个老中医给我开了点炮附子,我想问一下这个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是啥呢?

炮附子有什么功效?炮附子和附子有什么区别?

治疗膝盖问题时,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白芍和炙甘草等量,加大剂量至五倍六倍,静脉曲张改善不明显。此时白芍可加至15克或20克,炙甘草不再增加。6. 加重炮附子用量,可预防瘀血块流回心脏,引发心脏病。治疗静脉曲张时,注意预防心脏病的发生。7. 方剂组成为:白芍五钱,炙甘草五钱,炮附子三钱。

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简单介绍附子具回阳救逆特效,亡阳证必用附子,且用作主药。附子具补火助阳卓效,阳虚证一般均可用附子,也应当用附子。附子具有散寒卓效,寒邪入侵或寒从中生引起的证候一般均可用附子,也应当用附子。

《伤寒论》笔记31| 去杖汤

七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后,病没好,病人反而更怕冷,这是因为病人素虚,开芍药甘草附子汤。凡“恶寒”,代表里阳不够,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炮附子6g茯苓9g白术9g白芍9g干姜6g先煎附子1小时,在加入其他药煎30分钟,煎好后分早晚两次服用。这个方子对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大便次数多有效吗?需要吃几付?

此外,它还被认为对强心、消炎和镇痛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的医学研究尚未找到能够完全控制多发性脑梗塞的方法,高血压也有多种发病原因。因此,炮附子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中药的使用讲究配伍,不是单一药物就能解决问题的。建议咨询中医门诊,以便准确掌握药物的用量和疗程。

七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后,病没好,病人反而更怕冷,这是因为病人素虚,开芍药甘草附子汤。凡“恶寒”,代表里阳不够,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黑顺片一付6g未先煎,会出现何种不良反应情况?

关于炙附子

附子有黑白之分。你所说的炙附子。写法有误。可以写成炮附子,制附子,黑附片等。【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毒性】本品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

现在的生附子一般10g到20g之间不等,当然也有更小或者更大的。一般认为附子炮制过程中会损失大概80%的生物碱,所以理论上讲没一枚20g的生附子大概可以相当于100g左右的炮附子。

医生。您好。我家小孩现在四岁半,白天很正常,晚上睡觉最少要上三到四次小便,吃了两个疗程的遗尿停胶囊。没多少见效。请问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治疗乳腺癌经验方:中医不建议手术、化疗。

炮附子煮多久才没有毒:半个小时以上,最好在40分钟,临床有炮附子和生附子两种,炮附子一般先煎半个小时以上,最好在40分钟以上,因为炮附子的毒性已经减弱。

盐附子的选方

将切好晒干的附子浸泡于盐水中,至尝时感觉到咸味即可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附子),子文武火中炮令皴坼,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微细,劈破,于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若阴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干用。……每十两,用生乌豆五两,东流水六升。②《纲目》: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坼,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热,出火毒一夜,用之则毒去也。③《本草备要》:水浸面裹煨令发坼,乘热切片炒黄,去火毒。

①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伤寒论》四逆汤) ②治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燥热而不欲饮水者:大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服。(《传家秘宝方》霹雳散) ③治阴毒伤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气:大附子三枚(炮裂,去皮脐)为末。每服三钱,姜汁半盏,冷酒半盏,调服。良久脐下如火暖为度。(《济生方》回阳散) ④治伤寒已经转下,又曾发汗,内外俱虚,邪气未解,表证不见,身无大热,昼日烦躁,不得眠睡,夜即安静,不呕不渴,脉候沉微者,宜服之。又治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并皆治之:干姜(研粗末)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上合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局方》姜附汤) ⑤治呕逆翻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经验方》) ⑥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止者:附子一两(炮),郁金、橘红各一两。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宣明沦方》辰砂一粒丹) ⑦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白汗,大腑滑泄:木香(不见火)半两,玄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济生方》玄附汤) ⑧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鸡子二枚(去黄取白)。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时倾入沸汤内,煮数沸滤出,分作两眼,米饮下,空心、日午各一服。(《圣济总录》附子丸) ⑨治脏寒脾泄,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两(煨热),大附子(去皮脐)一两五钱。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莲肉煎汤下。(《纲目》) ⑩治脾虚受湿发肿,一切虚肿:大附子十枚(生,削去皮,破四块),赤小豆半升,藏附子于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软,去豆,焙干附子碾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冬瓜汤或萝卜汤下。(《朱氏集验医方》) ⑾治肿疾喘满,肿因积得,既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者:生附子一个(去皮脐,切片),生姜十片,入沉香一钱,磨水同煎,食前冷饮,小儿每服三钱,水煎服。(《朱氏集验医方》沉附汤) 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甘草附子汤) ⒀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咏沉者: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附子汤) ⒁治中风偏废:附子一个(去皮脐),羌活、乌药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简易方论》羌活散) ⒂治风寒流注,偏正头痛,年久不愈:大附子一个,生切四片,以姜汁一盏,浸炙,再浸再炙,汁尽乃止;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清调下,忌热物少时。(《三因方》必效散) ⒃治气虚头痛:大附子一枚,全蝎二枚(去毒),钟乳粉二(三)钱半。上用附子剜去心,安全蝎在附于内,却以全附为末,同钟乳粉面少许,水和作剂,包裹煨令熟,并为细末,葱涎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同椒盐汤下。一作散,葱茶汤下。(《澹寮方》蝎附丸) ⒄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煅)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半钱。(《传家秘宝方》) ⒅治经侯不调,血脏冷痛:当归、附子(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简易方论》小温经汤) ⒆治吐血:生地黄一斤(净洗,细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许,又取汁令尽),附子一两(炮,去皮脐,切片子,入地黄汁内,用银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干)。上以山药三两为末,以地黄膏子和成剂,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空心服。(《朱氏集验医方》地黄丸) ⒇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侧:大附子一枚,六钱以上者,炮,去皮脐,末之。每末二大钱,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满,水一盏半,生姜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椒入盐,空心服。(《本事方》椒附散) (21)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附子一两(重炮,去皮,盐水内浸良久),泽泻(不蛀者)一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七茎,煎服。(《普济方》附子散) (22)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23)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细辛汤。(24)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此方名脉四逆汤。(25)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药甘草附子汤。(26)阴盛格阳(病人燥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雳散。(27)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一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各药混合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此方名五生饮。(28)风病瘫缓(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头,此方名神验乌龙丹。(29)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亦可。(30)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加猪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31)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32)小儿囟陷。用乌头附子(生,去皮脐)二鲷、雄黄八分,共研为末。以葱根捣和作饼巾2陷处。(33)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34)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35)耳鸣不止。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一天换药两次。(36)牙痛。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37)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38)寒热疟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39)水泄久痢。用川乌头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送下。(40)阳虚吐血。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药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41)白浊。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温服。(42)月经不调。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43)痈疽肿毒辣。用川乌头(炒)、黄蘖(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头。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44)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药干再涂。(45)疥癣,用川乌头生切,煎水洗,甚验。(46)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为末,以水、面调涂,有效。

上一篇:烧烤羊肉的做法和配料(烧烤羊肉的家常做法王刚?)
下一篇:经常吃苹果能减肥吗(减肥能吃苹果吗?)
相关文章